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护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
自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病以来,众多证据表明,此次病毒感染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交易有着密切联系,经过病毒序列比对分析,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病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自然宿主可以长期携带病毒,但它本身并不发病,可以和病毒和平相处,它们就像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一个蓄水池,病毒寄生在自然宿主里才能长期存在和进化,蝙蝠病毒正常条件下不能直接感染人类,在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间宿主媒介,有研究表明中间宿主可能是蛇或者水貂,目前尚无确切定论。
此次严重的疫情引起了全国人民对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重新认识,为了避免疫情失控与再发,拒绝野味的呼声持续高涨。此次疫情的发生可能源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于是乎有人担心可能与海鲜或者其它动物相关,因而从拒绝接触野生动物扩大到拒绝食用海鲜及拒绝食用动物及其制品,有人甚至到了“谈肉色变”地步,打算长期吃素,拒绝肉、蛋、奶等食物。疫情爆发以来,有不少朋友曾咨询,还能吃肉吗?还能吃海鲜吗?
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尽可能解释其中的疑惑,打消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顾忌。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感染人、鼠、猪、猫、犬、狼、鸡、牛、禽类脊椎动物。冠状病毒最早是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年,分离出第一株人冠状病毒;与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及年在沙特爆发的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类似,新型冠状病毒病的致病源都是冠状病毒,但属于和SARS、MERS不一样的新分支,新型冠状病毒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冠状病毒。
根据对既往SARS、MERS等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研究得知,冠状病毒(包括-nCoV)对紫外线及热敏感,不耐酸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及消毒剂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传播途径
根据目前的证据,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目前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传播(吸入带病毒的飞沫/气体等)、接触传播(接触带病毒的物品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等黏膜)及气溶胶传播(带病毒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部分患者的粪便及肛拭子中也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提示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
还能食用动物及其制品吗?
此次事件再次警示我们远离野生动物,并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的市场,但并未让我们完全脱离动物制品,理由如下:
1.我们平时吃的猪、鸡及鱼等动物制品大多来自养殖场或农家饲养,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非常少,安全性远远高于野生动物;并且,相关部门会对动物及其制品进行检查,养殖场在建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养殖过程中也会定期进行疾病疫检—疫病检疫,动物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也会进行检疫,对待宰动物也会进行屠宰检疫,从源头上保障了安全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动物及其制品,也不要在无保护措施下接触活禽。
2.大多数病原体不耐高温,因此,只要我们不生食动物制品,厨房食物处理生熟分开,食用前煮熟,就会减少染病风险。
3.更重要的是,肉制品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铁、锌和一些B族维生素,它的营养价值是植物无法代替的,如果长期不摄入肉制品,体内会缺乏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成年人会出现贫血、消瘦、免疫力下降、少肌型肥胖及内分泌紊乱等,不利于身体健康。
如何健康饮食?
健康的饮食要做到膳食结构的完整,全面而均衡,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蛋类及水等都应均衡摄入。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近期推出了《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值得参考:
1.每天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不吃野生动物。
2.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3.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ml。
4.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不要偏食,荤素搭配。
5.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又要吃好。
6.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化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每天额外补充不少于大卡。
7.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
8.规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9.开展个人类型体育锻炼,每天累计时间不少于1小时,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
10.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特殊人群该如何饮食?
对于特殊人群,应该适当调整,如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控制总能量,限制脂肪摄入量并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等;肝病患者平时适当食用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但如果肝功能衰竭或者出现肝性脑病时,应当限制肉、蛋、奶的摄入。特殊人群的饮食应当咨询专科医生,参照上述推荐,进行适当调整。
防护建议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提高防范意识,拒绝野味,避免接触活禽,减少聚会,减少人员流动性,正确佩戴口罩。
当下,与他人交流、聊天时保持至少一米以上安全距离,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保持乐观积极。打败疫情,我们做到最好。
科普:感染科邓江党双锁
主编:党委宣传部买秋霞
编辑排版:党委宣传部傅媛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