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发展日新月异,随着聚乙二醇干扰素及新一代口服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的上市,越来越多的慢乙肝患者获得了巨大的受益,他们常在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控制,肝酶恢复正常,实现了e抗原血清学转换后,问医生两个问题:
第一,医生我能停药么?
第二,医生我能彻底治愈么?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各大指南给出了明确的规定,绝大多数医生都能把握“疗程越长越好,肝硬化终身治疗”这个关键:
例如,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指出:
对于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
推荐意见6:核苷(酸)类似物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以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B1);
推荐意见7: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推荐疗程为1年,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IU/ml,建议停止治疗;
对于HBeAg阴性的慢乙肝患者:
推荐意见9: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建议达到HBsAg消失且HBVDNA检测不到,在巩固治疗1年半(经过至少3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可考虑停药(B1);
推荐意见10: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推荐疗程为1年,若经过12周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且HBVDNA较基线下降<2log10,建议停用干扰素α,改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B1);
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
可见年中国指南比今年年初刊发的WHO指南及年刊发的欧肝指南更加的保守,e抗原阳性慢乙肝患者治疗和巩固时间更长,e抗原阴性慢乙肝患者停药机会比较小,毕竟HBsAg转阴几率比较小,肝硬化患者不能停药。该指南也提倡对干扰素有限治疗方案进行应答指导治疗(responsedguidedtherapy,RGT)。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解答就到此为止,各位医生医学生病友请自行对号入座查阅停药指征,进入第二个问题。
慢乙肝到底能彻底治愈吗?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这个设问本身就有歧义,需要对“彻底治愈”做出定义。如果把“治愈”定义为除抗体外,消除一切HBV在体内的痕迹(包括HBVDNA、各种抗原、cccDNA、插入肝细胞基因组的DNA片段),永远不再复发,那么目前的治疗手段无法将慢乙肝彻底治愈。
一、慢乙肝患者无法彻底治愈:
年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提出了两个概念:
1)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hepatitis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HBsAg阴性,抗HBs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DNA低于检测下降,ALT在正常范围内;
2)临床治愈(Clinicalcure):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正常、肝组织学轻微或无病变。
所以,如果慢乙肝患者符合上述条件,我们可以说他“康复”或者“临床治愈”,但不能说他“治愈”或者“彻底治愈”。
有医生或病友就不理解了,表面抗原都清除了,表面抗体都出现了,为什么不算治愈呢?
原因有三:1)存在“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除HBVDNA阳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但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
2)存在“乙型肝炎再活动”
乙型肝炎再活动(reactivationofhepatitisB):在HBVDNA持续稳定的患者,HBVDNA升高≥2log10IU/ml,或基线HBVDNA阴性者由阴性转为阳性且≥IU/ml,缺乏基线HBVDNA或HBVDNA≥IU/ml。往往再次出现肝脏炎症坏死,ALT升高,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
可见,哪怕患者“康复”了,HBsAg、DNA都转阴了,还是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复发”。
3)哪怕HBsAg、DNA都转阴,ALT正常,组织病变轻微,而且不复发,仍不算治愈,因为慢乙肝患者cccDNA很难彻底清除:有研究显示,HBsAg消失10年后,约14%的患者肝脏中仍可检测出cccDNA。HBsAg消失时患者超过50岁,或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或合并HCV或HDV感染,尽管发展为肝癌几率低,但仍可能发生。二、急性乙肝明明可以治愈,为什么慢乙肝不可以?这是一个好问题,成人感染HBV就是个急性的一过性的过程,连”治愈“都谈不上,根本没有指征抗病毒,机体自己就能清除病毒。在围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我国HBV感染者多为围产期或婴幼儿时期感染。可见,母婴传播/婴幼儿时期感染HBV和成人感染HBV的结局是有天壤之别。
年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指出:“固有免疫在HBV感染初期发挥作用,并诱导后续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慢性HBV感染者的非特异免疫应答受到损伤。HBV可通过自身HBeAg、HBx等多种蛋白成分,通过干扰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维甲酸诱导基因(retinoicacidinduciblegene-I,RIG-I)两种抗病毒信号转导途径,来抑制非特异免疫应答的强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表现为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在外周血中频数低,mDC存在成熟障碍,pDc产生IFN-a的能力明显降低,机体直接清除病毒和诱导HBV特异性T细胞功能产生的能力下降,不利于病毒清除。HBV特异性免疫应答在HBV清除中起主要作用。MHC1类分子限制性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诱导肝细胞凋亡,也可分泌IFN-γ,以非细胞裂解机制抑制其他肝细胞内HBV基因表达和复制。慢性感染时,HBV特异性T细胞易凋亡,寡克隆存在,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和增殖能力显著降低,T细胞功能耗竭,HBV持续复制。”
简单的说,就是由于慢乙肝患者婴幼儿时期暴露于HBV病毒,产生免疫耐受,机体对HBV丧失了彻底清除的能力。而成年人首次暴露于HBV病毒,发生急性感染时,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健全的,是能够彻底清除HBV病毒及cccDNA的。三、现在的干扰素和一线口服抗病毒药物效果那么好,怎么就不能帮助机体清除HBV病毒和cccDNA呢?一方面因为缺乏机体免疫系统的帮助(这个才是清除病毒的主力),另一方面因为cccDNA的顽固性。
目前没有药物针对cccDNA发挥作用,药物只能改善机体对HBV的免疫,不能代替机体对HBV的免疫。下面我们来细说cccDNA和目前的抗病毒药物:1.什么是cccDNA?乙肝病毒为为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进入肝细胞浆后其核衣壳被裂解而形成松弛型环状DNA(rcDNA),后者进入肝细胞核,并在病毒DNA聚合酶和宿主酶的作用下,修复rcDNA成为cccDNA。cccDNA是转录的模板,一旦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即具有高度稳定性,可持续产生子代病毒而不受细胞分裂的影响。cccDNA的减少或清除主要依赖于宿主免疫系统的作用(而慢乙肝患者免疫系统是缺陷的)。2.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为什么不能清除cccDNA?现有乙肝抗病毒的药物一共分两大类: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类。1)干扰素类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其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是调节免疫,可能包括激活NK细胞或NKT细胞,阻断病毒基因转录,破坏病毒衣壳蛋白稳定性,及时最近刚提出的,通过激活感染细胞中的APOBEC3A从而降解cccDNA。可见干扰素能够改善机体对HBV的免疫(这就是为什么医生说用干扰素可以给患者一个机会),但它对cccDNA的作用是侧面、是不完全的。2)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核苷类: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核苷酸类:阿德福韦、替诺福韦。核苷(酸)类药物作用机制比较类似,都是针对HBV复制的逆转录环节,对cccDNA无直接抑制或清除作用。不过也有报道说经过了很多很多很多年后,cccDNA能逐渐下降,当然这是有条件的:1.通过抗病毒治疗有效抑制肝细胞内的病毒复制;2.通过肝细胞的死亡-新生将已有的cccDNA稀释;3.新生的细胞感染率低。条件还是比较严苛的。
正因为核苷(酸)类药物只能抑制HBV复制,不能直接清除cccDNA,所有此类药物能够强效控制病情,却不能根治慢乙肝,而干扰素类能调节免疫,似乎能对cccDNA有作用,但疗效毕竟弱了。
那又有人说,既然干扰素这么好,能改善免疫呢,能侧面降低cccDNA呢,能给病友一个机会呢?!大家都去用干扰素嘛,何必用卖的那么贵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啥的?当然不是这样,干扰素尤其是聚乙二醇干扰素好是好,不仅有限疗程而且血清学应答较高,但不能忽视一个事实:一来很多人有干扰素应用的禁忌症,用不了干扰素;二来干扰素副作用大,很多人压根耐受不了干扰素,三来干扰素带来的血清学转换率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大,而且不一定发生在你的身上:下表是对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优缺点的比较,来自年欧肝指南
可以看出,抗病毒效果还是核苷(酸)类强一些,短期内血清学转换干扰素强一些,但干扰素耐受性差,即使真的在cccDNA的根除上迈出了一小步,也谈不上能够真的根除HBV。
四、既然目前的治疗手段无法根除cccDNA,无法彻底治愈慢乙肝,那还治什么劲?
这种论调大错特错!治疗慢乙肝又不是为了彻底根除HBV病毒,是为了改善预后!改善预后!改善预后!
HBV病毒不直接杀伤肝细胞,其引起的免疫应答是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而炎症反复存在是慢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因素。
抑制病毒复制,减轻机体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就可以延缓、阻断甚至逆转肝硬化,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就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我们来看看目前指南推荐的慢乙肝治疗的目标和治疗终点:
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
治疗终点:
理想的终点: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久的HBsAg消失,可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
满意的终点:HBeAg阳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ALT复常,并伴有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和ALT复常。
基本的终点:如无法获得停药后持续应答,抗病毒治疗期间长期维持病毒学应答(HBVDNA检测不到)。
请各位患者全力配合医生治疗,必须做到基本的治疗终点,遵照医嘱停药、按时随访,努力实现满意的治疗终点,对理想的治疗终点充满信心和希望。
下面是我想对所有医生、患者说的话:
追求cccDNA清除是虚妄的,追求表面抗体出现是虚妄的,追求表面抗原清除是虚妄的!追求慢乙肝彻底治愈是虚妄的!
我们中国人是务实的种族。我们只希望不发生肝硬化!我们只希望不发生肝癌!我们只希望不传染给下一代!
只要不出现终末期肝病和肝癌,那么HBV只是存在于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微生物而已,清除不了它们就控制它们,相安无事就好!
虽然目前的治疗手段无法彻底治愈慢乙肝,但我选择相信也必须相信今后的科技必定会发展到那一步!(比如免疫调节疗法治疗、病毒黏附及侵入抑制剂、cccDNA抑制剂、RNA干扰疗法(ARC等)、病毒衣壳化抑制剂等研究正在前仆后继)
所以请大家把握当下吧,通过随访尽早发现病理变化,尽可能的通过现有的药物控制病毒复制,争取e抗原血清学转换及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阻断终末期肝病的发生,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等待治愈HBV的突破性进展的到来!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