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铁皮发条玩具是工业时代最令人快乐的附属产物,咔咔咔的上完发条之后,一节铁皮火车或者是一只铁皮青蛙,再或者是一个铁皮机器人就喀嚓喀嚓地行动起来了,发条转动的过程里,是许多小孩子对未来憧憬的美梦。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家长的期望,也是广大儿科医护人员最诚挚的祝福,下面小济就婴幼儿多发病给大家科普一下:
急性支气管炎
[病因]婴幼儿体弱受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而发病。[临床表现]1、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流涕、鼻塞、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较多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痰量逐渐增多,婴幼儿不会咳痰,多经咽部咽下。2、一般症状或轻或重,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有中度发热,偶可高热,多2-3日即退。感觉疲劳,影响睡眠与食欲,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可偶诉头痛与胸痛。3、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可迁延2-3周,甚至减轻后又复发,尤其在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等患儿中易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4、特殊类型的喘息性运气管炎。其特点是:发病年龄较小,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哮喘及呼气性呼吸困难,呈复发性。5、24小时后,症状仍未见好转,医院就诊。
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1、病原体(1)病毒。(2)细菌。2、诱发因素(1)免疫功能低下。(2)疾病影响如麻疹、水痘、猩红热以及流行腮腺炎等。(3)环境因素。①不良卫生习惯。②气候骤变。[临床表现]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2、婴幼患儿表现:(1)全身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儿高热同时伴有惊厥;(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如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部分患儿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林巴结炎及肠蛔虫骚动等有关。
小儿腹泻
[病因]1、感染因素:分肠道内、外感染两方面。2、饮食因素:喂养不当也可引起腹泻。3、其他因素:环境条件如气候突然改变、营养不良、佝偻病及异常体质的小儿也是腹泻的常见因素。[临床表现]腹泻,严重时可造成脱水(眼窝凹陷、无眼泪、口舌干燥、口渴)。
新生儿黄疸
[病因]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生理性细胞胞破坏过多、肝功能欠成熟等原因,可引起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增加,出现黄闰现象。随着上述原因的逐渐消除,黄闰亦逐渐消退。这是一个生理过程。[临床表现]1、生理性黄疸,黄疸先见于面、颈部,然后遍及躯干和四肢,巩膜亦可有黄染。部分新生儿的口腔黏膜也可能轻度发黄。黄疸多为浅黄色。大都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14天内消退。2、病理性黄疸可见于溶血病、败血症、胆汁淤积综合征,以及其他肛谢性疾病应立即就医:(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足月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3周。(3)皮肤或巩膜黄染较深,或呈黄绿色,或连同足底皮肤也明显黄染。(4)生理性黄染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5)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蛔虫病
[病因]人体感染蛔虫而发病。[临床表现]1、幼虫移行症:短期内吞入大量蛔虫卵后经8-9天(见于短期内生食了含有大量受精蛔虫卵的蔬菜、瓜果者),幼虫进入肺泡可引起发热、乏力、荨麻疹等。咽部异物感,阵咳,常呈哮喘样发作,痰少,重症有气急或痰中带血。病程短,大多经2周左右完全恢复。幼虫还可侵入肝、脑、眼等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损害,如肝大、癫痫、眼睑浮肿等。2、肠蛔虫病: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儿童常有腹痛,为脐周不定时反复腹痛,无压痛及腹肌紧张,伴食欲减退、恶心、腹泻或便秘,大便中排出蛔虫。儿童有时有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3、胆道蛔虫症:蛔虫喜欢钻孔,当受到刺激时会乱钻。若钻入胆道,出现剧烈的右上腹疼痛,常伴呕吐,右上腹有轻度压痛,腹部体征剧烈腹痛不一致为本病的特征。当蛔虫自行退出后,腹痛即缓解。4、烈性肠梗阻:蛔虫成团阻塞肠腔,或蛔虫毒素刺激引起肠壁痉挛所造成。表现为剧烈腹痛、伴呕吐,往往吐出胆汁或蛔虫。腹胀明显,腹中可摸到包块或有条索感。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因肠壁血液循环的阻断而发生肠坏死,肠穿孔,继发腹膜炎。因呕吐严重可出现电解质紊乱。5、其它:蛔虫还可钻入阑尾或肝脏,导致蛔虫性阑尾炎或“肝脓肿”。昏迷的病人,蛔虫会从喉部钻入气管,引起窒息。蛔虫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大便中找到虫卵或大便中排出成虫为根据。至于面部的白斑、指甲内的白点、晚上磨牙等都不能作为诊断蛔虫病的依据。
蛲虫病
[病因]蛲虫病由蛲虫感染所致。[临床表现]1、虫体如线头样,易粘附在肛门周围。2、肛门及会阴部瘙痒,夜间尤为明显,影响睡眠,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夜惊等症。3、女孩患者可因虫体进入阴道或尿道而发生阴道炎、尿道炎等;极少数患者可因虫体钻入阑尾及腹膜而发生阑尾炎或腹膜炎。患儿带有虫卵的手指甲和手指,是造成自我感染或传染给别人的主要原因,本病的症状虽然大多数不严重,但可影响健康。
腮腺炎
[病因]腮腺炎是经呼吸道感染腮腺炎病毒引起。本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临床表现]1、腮腺肿痛(双侧腮腺肿大药占75%)。边缘不清,压痛明显。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受累肿痛。2、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3、颧骨弓后(腮腺所在部位)酸痛或胀痛,进食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4、腮腺管口可见红肿,但无脓性分泌物。5、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为腮腺炎病毒侵犯不同器官所引致。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一般认为是并发症。
小儿贫血
[病因]小儿贫血的原因有: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因饮食中缺乏生成红细胞必需的原料如铁、维生素B12、叶酸或蛋白质,亦可因慢性感染性疾病致吸收不良,或者是有些小儿因生长过快需要增加,引起贫血。2、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受破坏致溶血。3、失血:因出血性疾病和外伤引起。
手足口病
[病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泌尿系统感染
[病因]泌尿系感染时由于侵入尿路而引起的。[临床表现]新生儿期:1、有发热,面色苍白,吃奶差,呕吐,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小儿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2、婴幼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轻咳、反复腹泻等。排尿时哭闹、尿频、有顽固性尿布疹时应想到本病。3、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时大部分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上尿路感染时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腰痛,肾区叩击痛,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尿路刺激症状。
水痘
[病因]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见于1-6岁的小儿,水痘传染性很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临床表现]1、潜伏期:10至21天。2、发病前症状:轻微发烧、不适、食欲欠佳。3、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至四次。十至十四天后,红点脱落,完全康复,不会留有疤痕。
十二、佝偻病
[病因]
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及钙等营养素,体内钙、磷不足,代谢紊乱,出现以骨骼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1、食欲不好,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夜惊,小儿将头来回蹭枕部,头发磨掉临床上称枕秀。2、头部可呈方颅,乳牙出的晚,小婴儿头囟门闭合迟,胸部两侧肋骨呈串珠状,胸骨可呈鸡腿状。3、患佝偻病小儿严重者可发育迟缓,表情呆滞,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腹泻、气管炎等疾病。
附:[微量元素缺乏][病因]微量元素一般指含量小于体重0.01%的矿物质,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我国儿童比较容易缺乏铁、碘、锌。[作用]铜铜是人体内极重要的催化剂,在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中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功能。如果体内缺少铜,就可能引起一系列疾病。贝壳类、动物内脏和豆类食品含铜量比较丰富。铁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是运输和交换氧气的必须工具,人体中如缺少铁,就会使血红蛋白制造发生困难,不仅可引起贫血,而且血液运载氧气的能力也会丧失。动物的内脏、蔬菜、果品中含铁较丰富。锌锌是酶的重要成分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核酶及蛋白质的合成,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猪肉、牛奶及蛋黄等食物含锌量都比较丰富。碘碘是甲状泉制造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没有碘,甲状腺就不能产生甲状腺素,不仅可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且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精神迟钝、智力发育差,身体矮小,引起呆痴病。海带、海藻、海鱼中含碘较丰富。锰锰在健康人的体内含有毫克,主要集中在脑、肾和肝中,特别是脑垂体的含量最丰富。如果缺锰,可造成儿童智力低下,如发生锰缺乏,应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预防与治疗]1、孩子只要不偏食,就不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吃精制食品,如精白米、精白面或精糖等,而这些食品经过加工后,会损失很多微量元素,如小麦精制面粉后,会损失80%的锌,精制白糖可损失98%的锌。所以,要注意多给孩子吃些粗粮,不要只给他们吃喜欢的东西,以免养成不良饮食习惯。2、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也可以通过食物补充,通常一周内就可以达到正常指标。例如,缺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并注意补充维生素C;补锌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及贝壳类海产品;补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补充。3、除了碘,人体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率都不高。盲目给孩子服用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机体可能不吸收,还容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拒抗问题,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另外,微量元素补充过量还可能使人中毒,甚至导致死亡。例如,补铁过量会造成色素沉着,并导致冠心病;而补碘过量的症状和缺碘是完全一样的,也可导致甲状腺肿大,甚至呆傻聋哑。
-END-
更多精彩推荐
关爱甲状腺|治疗新方法
患者的福音|朝阳区中医药青年专才下基层:砺剑工程轮训工作站
冬春换季
清胃保元治未病
春天来了
养生的脚步近了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些知识要知道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