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是父亲节,而对于贵州25岁的小胡来说,这个父亲节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
小胡年出生于贵州金沙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年8月,新婚不久的小胡开始反复腹胀、乏力,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变失代偿期、慢性肝功能衰竭。家人不相信这个结果,医院求诊,但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几度被下病危通知书。医生告诉小胡和家人:只有肝脏移植才有可能挽救小胡的生命!
年3月,家人医院肝移植科登记。在知道肝源极为短缺需要排队等待时,小胡的父亲老胡挺身而出:“我来捐献!”随即开始体检、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准备亲体申报材料。在伦理审查的时候,伦理委员会曾问老胡这个问题:“你知道捐献肝脏的风险吗?是基于什么考虑由你来捐献肝脏呢?”老胡朴实地说:“我们知道捐献的风险,也已经在肝移植中心排队了。可我们怕呀,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亲体捐献可以给孩子多一个机会,作为父亲,我当然责无旁贷,一切后果我都愿意承担。”
在等待供肝和亲体申报批复的过程中,小胡病情持续恶化。5月12医院发生肝昏迷,5月13日在救护车的护送下来到重庆,医院肝胆外科重症监护室。5月17日亲体肝移植申报获陆军后勤部卫生局批准,5月18日老胡和小胡先后被推进了手术室。肝胆外科张雷达主任带领团队按计划先后完成了供肝切除和亲体肝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前已昏迷5天的小胡终于在移植手术第二天清醒过来,住在同病房的老胡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付出没有白费,儿子得救了!
6月18日,父子俩恢复良好,均达到了出院标准。就在父亲节前夕,性格内敛的小胡给父亲老胡送上了一束热情奔放的向日葵。小胡说:“向日葵是向往光明的花朵,它的花语是默默的爱。爸爸就是我们家的向日葵,默默守护家人,付出不求回报。25年前,爸爸给了我第一次生命;25年后,爸爸再一次给了我活下去的机会......”小胡的一席话,打动了许多人。(首席记者周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